top of page

播下種子

  • 團員吳可敏
  • 2016年9月1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在出團之前,我並沒有預設太多可能性,一方面是太陌生的一切能勾勒的有限,一方面是在時間拉長為一年時,出團就像這趟旅程的終點,雖然期待卻也不渴望結束。然而那天還是來了。出團前兩週的我深陷在日日加班,感冒過敏相偕而來的窘況,甚至前一天還高燒到39度,出國兩週對我而言是迫切需要的逃離。7/15日凌晨四點走在大學路上前往集合地點,微微覺得新奇,終於不是趕圖回宿舍的歸程,是邁向新視界的啟程。對我來說很多事都是第一次,我當下下定決心,我要打開五感,好好感受這十四天。

有很多奇妙的瞬間,在心裡停駐的特別長。喜歡飛機機翼提起時瞬間的不平衡,像老鷹展翅,滿足內心翱翔天際的憧憬,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渴望自由,有多渴望看到世界的大。降落昆明機場的前十分鐘俯瞰而下,昆明市景就像一頭工業巨獸,吞沒綠意,吐納著沙塵,典型開發後的醜陋,這是我對昆明的第一印象。然而其實昆明市中心有極廣大的人行空間跟電動車創造的低噪音低廢氣環境,這是跟台灣城市十分不同的地方。我開始打開腦袋曾以為乏味的都計資料庫,一一比對課堂所學,一切是那麼活靈活現,那麼深刻。那一瞬間,我知道我找回遺失已久的觀察熱情。

歷經昆明臥鋪十小時的搖晃夢鄉,一行人抵達了大理市,參觀洱海風景區後搭上小巴準備前往服務據點:灣橋鎮甸中村。其實就跟想像中的鄉村雷同,大片的玉米田和錯落其間的民居。妙的是,村民們積蓄一輩子建成一棟自家的房子,就是再巍峨富麗,就是不會將廁所蓋在其內,在他們的文化裡那樣是不好的。同時,我們了解到因為這樣的風俗及當地環境工程的現況造成污染改善迫在眉睫,也才真正明白我們所預備建的環保廁所的構造與優點。但畢竟,我們是連鋤頭鏟子都分不清的都市小孩,在施工初期,體力尤差的我更是覺得無力,怕不僅幫不上忙還添麻煩。然隨著規律的飲食睡眠和勞動,我逐漸找回健康,手臂有力了,工具更加上手,一切漸入佳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常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尤其是看到著個計劃極大的潛在影響力後,更是在理想跟實力上產生矛盾。我們能把握的,就是手上那一塊磚和短短的十天工期;而這個生態問題需要的卻是無數人民的心和龐大的資金。我們誰也不是,我們不是師傅能將廁所建地又快又美,我們不是為官權貴能左右資金政策,對這個村子來說,我們只是極短暫的過客。

有句話卻是那麼說的,無數瞬間的積累能造就永恆。我們就像茫茫大地上的播種者,我們一生的能力時間有限,我們不見得能看到豐收,但卻能在自己可以地時節播種。最喜歡其中一晚的反思提到人與人之間的影響,這項計畫最驚人的價值不再於我們在雲南蓋了幾間廁所,而在於,我們與我們接觸到的人產生的鏈鎖反應。想法的交流就是那播下的種,或許擴散沒有終始、沒有顯見地結果,但絕對是改變了許許多多的生命,而這些生命將會改變世界。是,我們真的很渺小,但我們要有理想,要放眼世界。十多天的反思承載了龐大的資訊量,透過十七個人的眼睛腦袋完整思考的網絡,提筆記下的似乎遠遠不夠,五感所接收的一秒都是感受,豐盈到滴出水來。當生活回歸最簡單的節奏,我內心的殼裂了一道口子然後一點點的剝離了,我再度能感受,會感動。每當抬頭看著美麗的蒼山,捕捉著雲霧的流動,我知道我找回柔軟而真摯的心。

藉由這趟旅程,雲南團隊的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故事一起寫下新的篇章,這遠遠比任何勵志小品動人。我看到精進自己的熱情、包容他人的智慧、曲折淬煉出的成熟、不為五斗米放棄理想的骨氣與豪爽真實的生活態度,來自於老師、團員和師傅們。在別人的、不同階段的人生裡,我擷取了欣賞的部分,重新擁有對自己理想的的渴盼和勇氣,同時也見證了遠遠比錢與地位更有意義的追尋。一如偉雄老師說:人生中除了達成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的生命能為別人的生命增值。這句話住進我的心坎裡,願它長住久安,它讓我找回了實踐夢想的希望跟動力。

在雲南的十四天裡,最後兩天在麗江古城當觀光客,然而當坐在古城內的觀景音樂吧享受夜景時,心情竟是無限落寞。不單是旅程踏入尾聲,而是看著和原本生活相似的五光十色竟無法滿足,反而懷念起那大片的玉米田和披戴著雲朵的蒼山,每一個大笑、每一滴汗水,可愛的人們和所有吃飽睡好的回憶。當飛機從昆明機場起飛,看著有點熟悉了的土地越來越遠,忍不住溼了眼眶,留下了一部分的心,但其餘的心滿載著正能量跟著我,回家。

昆明飛往香港的途中,過去著十四天的回憶洶湧,剛好隻身一人坐靠窗的位置,給了我收拾情緒的機會。終究我是完成了出發前給自己的期許,除了更加具體的認識服務學習的精神跟價值,我找回了我的熱情、感受力跟夢的能力。服務學習確實是一個動態過程,在所有做的過程裡,兩者的比例瞬息萬變,服務盡心,學習總是驚喜。我想謝謝雲南團讓我突破了灰色的生命狀態,讓我不再困惑;注入滿滿正能量,遇到現實的消磨更能堅持。謝謝這一切,謝謝所有人。

雲南海外服務學習團隊,以一張傳單的形式現在我的生命裡。說真的,那時的我對於雲南並沒有太多的熱情,對於蓋廁所改善環境也沒有熱烈的使命感。只是單純覺得,這個為期一年的計畫似乎可以增進自己,又兼顧著出國跟動手實作等等的優點,我立即鎖定了這項計畫。後來透過社博跟雲南團的成發,看到前團長的熱情,看到好多團員分享這項計畫對人生狀態及心態的影響,便決定一探究竟。

為期一年的課程與籌備看似漫長卻過得飛快。如果說一次次的討論主題是葉片果實,那麼一場場的反思便是貫串期間的主幹支脈。反思讓一個學習的過程純化,好比釀酒越陳越香,越思考激盪越有所收穫。同時反思也是一個不受限的平台,就像雲南團隊沒有人在乎年紀科系職稱,就是純粹而開放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吸收別人的看見。在大學裡,這樣的環境少之又少,我總覺得一個月一次的課程就像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讓我跳脫奔忙,好好的思考問題。雲南團的大家像一個既親密又疏離的家,平常毫無關係的我們,是這樣坦然誠實地一起經歷與成長。

為了生活奔波的日子,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曾幾何時,我不再抬頭欣賞藍天,任想像力翱翔天際;我不再為人事物而感動,總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甚至,自以為這樣是成熟穩重的表現,殊不知只是一個切斷感受以便應付忙碌的防衛機制。這樣的機制像層殼一樣的包裹著內心,圖的是平靜,換得的卻是空虛。我開始對自己越發不滿,不安於現狀,充滿著負面情緒,同時也發現自己失去了好多能力,在面對設計課時總是搜索枯腸而一無所感。那時的我,認為是現實的窘境讓我忘記夢想,責怪工作課業剝奪我無憂的權利。我試著閱讀,試著做一些建設性的事物填補那份奇怪的空虛,然而,就像氣球破了洞,怎麼吹氣也豐盈不起來,儘管氣球看似毫無瑕疵。我很困惑,我急於改變我的生命狀態。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雲南海外服務團隊       電話:06-2757575#50367    地址:701台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成功大學 課外活動指導組

捐款帳號:0031071-0864762   戶名:國立成功大學服務學習中賴晨昊

© 2023 by Strategic Consulti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